在距離惠東縣城東南10余公里的地方,遠遠望去有一座山勢陡峭的山峰,名喚“九龍峰”,其主峰尖銳,名“尖筆峰”。這里的海拔雖不算高,卻有著很多“仙氣飄飄”的傳說。 ... ... ... ...
山不在高,有仙則靈。 在距離惠東縣城東南10余公里的地方,遠遠望去有一座山勢陡峭的山峰,名喚“九龍峰”,其主峰尖銳,名“尖筆峰”。 這里的海拔雖不算高,卻有著很多“仙氣飄飄”的傳說。 當地人相傳,曾有九條龍飛到惠東境內的山脊盤踞,故名九龍峰。還有一說是,古時民間百姓看到這個山峰蜿蜒曲折,仿若九龍盤繞,興詩一首而得名。 當然,這里最具“仙氣”的還須是山供的三廟,譚公廟為主廟,文昌廟、龍通寺成品字形座落山間。 譚公廟建于明宣德九年(1434),是為了紀念譚公而修建的。相傳譚公從小就與眾不同,七八歲時就能呼風喚雨、降龍伏虎。后來譚公在九龍峰修煉,十三歲羽化成仙。譚公成仙后經常幫助沿海百姓,被人們尊為“海神”。 (二) 松竹扶疏,溪流成瀑,冬暖夏涼。 這是踏入九龍峰風景旅游區的人們,對于這里的初始印象,爾后更是會被此處譚公的傳說所折服,只不過,除卻這絕色美景和仙人傳說外,這里還是片紅色的熱土。 鳳崗村,這個位于西枝江邊的古村落,因水路發達,曾鑄就了商貿業的繁華,還是惠州歷史上唯一的會元(明清時期會試第一名)呂龍光的家鄉,這里更是一個抗日古村落。 抗日戰爭時期,日本侵略軍有一個連兵力出入鳳崗,強搶村民木船做橋過河,駐扎在鳳崗塘角,經常搶劫民財。 彼時的村民們就在中共地下黨組織的領導下,拿起了手中的武器積極配合東江游擊隊,多次襲擊日軍,使得日軍惶惶不可終日,最后不得不撤出了鳳崗村。 如今,在村里的幾處戰斗遺址中,仍依稀可見槍炮留下的痕跡。 (三) 因水而生,因水而興。 作為西枝江的一條水上咽喉要道,當時通往廣州和平山、多祝等地的運輸船只都必須在鳳崗停靠,在趕走日本侵略者后,紅軍將稅站就設在了九龍峰下的鳳崗村里。 雖然曾經停靠商貿船只的兩個碼頭早已不復存在,但村里那座有著近300年歷史的石砌圓拱橋,依稀還能撿拾過去的輪廓,斗轉星移間,曾經的繁華水路如今也變成了荒原。 尹學崇是鳳崗村的第二任鄉長,他的爺爺就曾負責紅軍稅收工作的,而工作的地點,就在這座老鳳崗橋旁。時至今日,在尹學崇的家中,還保存著不少當時紅軍稅站的稅票存根和一批紅軍遺留文物。 (四) 正是懷揣著這樣的“紅色情愫”,尹學崇后來就任惠東縣檔案局時,開始不遺余力地收集著村里的紅色革命史,并意外地發現,當時曾生也曾到過村里。 解放戰爭時期,鳳崗村還是東江縱隊的一個地下交通聯絡站。聯絡站的舊址,因當時圍剿時被大火焚燒,現在還能看到老墻跟曾經被灼燒過的烏黑。 所幸,聯絡站旁邊那棵近300年的古菠蘿蜜樹還存活至今。 |
2021-02-22
2021-07-19
2024-01-12
2021-07-02
2022-03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