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入橫坑村,遠可望高聳入云的五指嶂、鵝公髻,近可觸山澗的淙淙溪水,鳥語花香,山腰和山腳下茶園交錯,呈梯田狀的茶山一處接著一處,滿目蔥蘢。茶田里,茶農們一邊談笑風生,一邊嫻熟地采茶,好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 ...
沿著蜿蜒的s356省道行進,總有種想停下來片刻憩息的沖動,沿途的風景太美,微風拂面,醉了眼眸。 路上的農莊、民宿漸漸多了。一家曾經只在周末有少許客源的農莊,如今一邊在圍蔽施工建民宿,一邊不停地招待著來自深莞惠的客人,忙得不亦樂乎。 靠山吃山的農民,生活越過越紅火。不變的是,他們仍淳樸地對待著每一個客人。 短暫地停留之后,下一站的目的地在距離約20公里的橫坑村。惠東西枝江的源頭、白盆珠鎮的五指嶂下,綠水青山的精妙,孕育出了這里的一方茶韻飄香。 這方古老的茶園保留著不少原生風味,茶山是祖上傳下來的,制茶也保留著祖上的傳統工藝,至今有近400年。橫坑的村民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片屬于自己的茶園,以合作社的形式共同發展,所以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知名度。 進入橫坑村,遠可望高聳入云的五指嶂、鵝公髻,近可觸山澗的淙淙溪水,鳥語花香,山腰和山腳下茶園交錯,呈梯田狀的茶山一處接著一處,滿目蔥蘢。茶田里,茶農們一邊談笑風生,一邊嫻熟地采茶,好一幅美麗的鄉村圖景。 60歲的賴玉城大半輩子都守著這片祖上傳下來的茶山,品著茶中的百味人生。一年四季,他的時間都貢獻在對茶樹的呵護,以及茶葉從采茶、攤涼、殺青、揉捻、整形、烘干等各種制茶工序上,忙碌而充實。 這個小山村的美,還帶著一絲紅色底蘊。茶園的小山坡下,長眠著英雄母親黃三婆和八位烈士。1925年東征軍到達高潭重新建立農會,黃三婆參加了農會,并被選為婦女代表,她全家及侄兒、侄媳婦在她影響下也參加了革命,在大革命時期8位親人獻出了生命。 黃三婆革命烈士紀念墓(碑)安靜地矗立在茶園邊,沒有宏偉高大,卻莊嚴肅穆。 |
2021-02-22
2021-07-19
2024-01-12
2021-07-02
2022-03-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