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网站视频免费_008080跑狗论坛云淡风轻_嫩草视频在线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日本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- 爱情岛论坛在线

游客您好
第三方賬號登陸
  • 點擊聯系客服

    在線時間:9:00-20:00

    客服電話

    13889952555

    電子郵件

    1463302555@qq.com
  • 掃描二維碼

    關注微信公眾號

媒體報道
5101 0 0 2023-11-1 16:16

廣東惠州:集體婚禮倡文明 移風易俗育新風

來自: 惠州文明網 收藏 分享 邀請

“繁茂桃花十里香,九月佳人上紅妝。十里紅妝明媒娶,金鳳展翅鳳求凰……”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下源村,一場文明簡約的新中式集體婚禮熱鬧舉行。 ...

 “繁茂桃花十里香,九月佳人上紅妝。十里紅妝明媒娶,金鳳展翅鳳求凰……”在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下源村,一場文明簡約的新中式集體婚禮熱鬧舉行。4對新人華服彩披,尊傳統禮制,行婚典之儀,在親朋、嘉賓的祝福下攜手走進了婚姻殿堂,所體現出的陣陣文明新風深入人心。

惠州市惠城區下源村“喜事管家”集體婚禮熱鬧舉行。

  近年來,惠州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,破除陳規陋俗、傳播文明理念、涵育文明鄉風。而這場集體婚禮,正是惠州推進婚俗改革的有益嘗試。一批新時代青年正在成為結婚“低彩禮”“零彩禮”的引領者、踐行者和倡導者,以實際行動摒棄世俗觀念,發揚優秀傳統文化,讓文明新風吹遍惠州大地。

  出臺《條例》

  破舊立新揚正氣

  鄉村振興,鄉風文明是保障;文明鄉風,移風易俗是關鍵。以往,天價彩禮、大操大辦、薄養厚葬、炫富攀比、鋪張浪費……這些陳規陋俗讓不少家庭苦不堪言。巨額婚姻成本、蔓延滋長的攀比之風,讓一些地方的婚俗悄然變了味。然而,婚嫁陋俗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,要想從根本上破除,就得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辦法,走出一條群眾樂于接受的“新路子”,以建章立制讓文明常態暢行。為此,2022年10月,惠州市出臺并實施了《惠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,其中明確了弘揚社會正氣相關方面行為規范,包括匡扶正氣,抵制封建迷信等;倡導移風易俗,破除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。該《條例》的出臺,不僅為惠州市破除歪風陋習、倡導文明新風尚提供了法律支撐,也讓各類陳規陋習在部分地區持續蔓延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,農民群眾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正在逐漸發生改變。

活動現場。

  陣地建設

  涵養文明新風尚

  “婚喜事,簡辦好,講文明,樹新風……”沒有奢侈的聘禮和鋪張的排場,有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和魅力。這場集體婚禮不僅是新人的幸福傳承,更是下源村移風易俗的“新風縮影”。村里文化活動變多了,風氣也越來越好了,是許多村民的共同感受。作為惠州的文明村,下源村始終結合市文明實踐要求,持續深入推動移風易俗,把反對陳規陋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,通過制定村規民約、突出表率引領,開設長者飯堂、春山書院等系列舉措,煥發出鄉風文明的新氣象。

惠州市惠城區下源村春山書院。

  而在惠城區蘆洲鎮蘆村村,一個“積分超市”就建在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。該村通過積極推動鄉村治理“積分制”,規范引導村民日常行為,引導向好向善。村民可通過投身人居環境整治、社會公益等活動獲取積分并兌換日常生活用品。其實,像蘆村村這樣的村落還有很多。2022年4月,惠州市惠城區印發《惠城區村民“積分制”工作指引(試行)》(以下簡稱《工作指引》),并陸續選出一些示范村來進行試點推行,如橫瀝墨園村、橫瀝黃沙洞村、河南岸馬莊村、江南七聯村等。如今,這些村正帶動村民以文明實踐為美麗鄉村“加分”。

  宣傳倡導

  移風易俗展新顏

  宣傳引導是推進移風易俗的首要任務。近年來,惠州市在治理陳規陋習的同時,堅持以宣傳倡導引領文明新風尚,不斷創新移風易俗宣傳活動形式,讓紅白喜事從簡、反對鋪張浪費、反對大操大辦等新風尚在廣袤鄉村蔚然成風。

  自2023年起,惠州持續開展了“惠新風”鄉風文明建設主題“4+2”系列活動,目前已開展了“孝善傳家”敬老活動、“十八而志”成人禮活動、“喜事管家”定制集體婚禮活動,接下來還將舉行“靜思追遠”追思會活動,同時常態化開展鄉村志愿服務及文化下鄉公益課堂兩項常規活動。此外,2023年年底還將舉辦2023惠州市惠新風鄉風文明建設先進典型展演,集中展示各縣(區)在推進移風易俗、涵養文明新風工作中的特色亮點。在這些活動的加持下,惠州不斷拓展豐富文明創建的載體和內涵,把移風易俗要求貫穿到文明創建的各個方面。

  民之所盼,政之所向。行走在惠州大地,迎面拂來是文明新風,文明之花處處綻放,移風易俗工作正持續鋪開,一幅以文明為底色的城鄉畫卷越繪越美。


鮮花

握手

雷人

路過

雞蛋
閱讀排行RANKLIST
  • 日排行
  • 周排行
  • 月排行
德法傳播COMMUNICATION
“立德樹人德法兼修”,是新時期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,是中國特色德法共治的必然要求,要求切實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實效性。我們致力于德法文化傳播、愛國教育、社會治理社區矯正服務,提高全民族整體素質。
13889952555
關注我們
  • 訪問移動手機版
  • 官方微信公眾號

Powered by Discuz! © 2017-2021 德法網( 粵ICP備17142761號 ) 技術支持: 嘿老頭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