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要去惠東?尋跡惠東紅”系列紀錄片《紅色宣言》要展現給人們的畫面,也是全媒體宣傳工作組想要獻給孩子們的“紅色禮物”——根據史料史實,創新應用藝術沙畫的表現形式,還原孩子們印象中那一段段崢嶸歲月! ... ...
沿著省道S243線一路向北行駛,進入安墩鎮,在片片柚園的掩映下,山路旁“聽黨話,跟黨走”六個大字赫然入目,讓人很快就能聯想到“紅色”二字。 的確,地處惠東縣東北部山區的安墩鎮,在紅色革命歷史上留下了深深烙印:1949年1月,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在此宣告成立,在解放戰爭中,建立了擁有400多萬人口的根據地,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! 說起安墩的紅色革命史,在安墩鎮黃沙村黃沙小學讀過書的孩子們,個個都是耳熟能詳,因為,他們是聽著安墩革命故事長大的。 在距離黃沙小學不遠的郭屋祠堂,就有著鮮活的紅色印記——江南地區行政督導處就在這座大型的客家圍屋里成立,那時候,督導處積極開展迎軍支前工作,當地人民也熱烈響應號召,紛紛參加民運隊,交納公糧,搶修公路橋梁,為解放廣東作出貢獻。 只是,孩子們聽得的紅色故事,都來自于書本和長輩們的口口相傳,這缺乏“畫面感”的紅色印記,又該如何傳承給更多的孩子們呢? 這是“我要去惠東?尋跡惠東紅”系列紀錄片《紅色宣言》要展現給人們的畫面,也是全媒體宣傳工作組想要獻給孩子們的“紅色禮物”——根據史料史實,創新應用藝術沙畫的表現形式,還原孩子們印象中那一段段崢嶸歲月! “本軍作戰目的,志在解放本地區人民群眾,推翻帝國主義、封建勢力、官僚資本主義獨裁統治,配合人民解放軍為徹底解放全中國,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國家而奮斗”! 跟隨沙畫視頻的鏡頭腳步,我們仿佛走進了那段歷史時光,一陣陣嘹亮的號角聲,一段段鏗鏘有力紅色的宣言,在這里發出了歷史的最強音:從1949年1月1日,中國人民解放軍粵贛湘邊縱隊與閩粵贛邊縱隊、桂滇黔邊縱隊聯合發表宣言,宣告粵贛湘邊縱隊在安墩鎮正式成立,到解放整個粵贛湘邊地區,讓安墩的烽火歲月畫上句號,之后一步步邁入新中國、走進新時代…… 沙畫描繪的,不止是當年碧血鑄就豐勛的燃情歲月,還通過一幅幅“飛沙”的雕刻,讓人們領略了安墩這座小鎮振興發展的前行力量! 如今,惠東縣正全力推動安墩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系列項目建設,環鎮路、粵贛湘邊縱隊紀念公園、江南地區督導處辦公室舊址、粵贛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、粵贛湘邊縱隊東江第一支隊司令部舊址、飛鵝嘴九州稅站紀念廣場、圩鎮街道升級改造和黃沙美麗鄉村工程、黃沙小學、小瀝河河道整治工程等已陸續完工。 依托粵贛湘邊縱隊紅色革命文化的“名氣”,安墩鎮初步形成了“一花五葉”的發展規劃,構建以紅色為底蘊(一花)的紅色旅游鎮區、水韻花香美麗鄉村片區、農業旅游片區、綠色旅游片區、養生旅游片區(五葉),打造集紅色旅游、康養、特色農業等為一體的革命老區發展模式。 誠然,沙畫的“畫面感”是有限的,安墩老區人民自力更生的前行景象卻是無限的,如同畫面中那“一花五葉”的美麗圖景,正引領著老區人民滿含激情干事創業,用血脈里傳承的紅色基因,證明著“紅色引擎”驅動老區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! |
2021-02-22
2021-07-19
2024-01-12
2021-07-02
2022-03-28